查看原文
其他

兴业太古汇一周年,把商场slogan玩出了感觉

kaga 商业咔
2024-09-07

好久没有写商场slogan,搜索了一下关键词,关于这个话题,要追溯到去年3月,也正是借兴业太古汇开业前推出的“爱混敢嗲”,引申出了一篇内容。


一年过去,该项目在市场营销方面的活力和执行力有目共睹,“爱混敢嗲”也从被大家讨论其理念是否到位、读法是否顺口,到如今已逐步被整个业内同行所接受、认可。


一年后的今天,完全没有必要再讨论这个slogan本身的理念、意识,我们要看的是经过时间的“打磨”,一个商场能将slogan玩转到怎样的程度。


在聊正题前,我先讲个小故事。平时码字,我以前偏好选择在星巴克,后来尝试了Seesaw,可能是还蛮喜欢这个品牌的吧,会在票圈po与其相关的画面,久而久之,我突然想做一个有趣的“试验”——当我一直一直po一个品牌后,最终会有怎样的效果?


这件事终于在我出了一篇关于Seesaw发展的推文后达到了高潮——我被票圈一众朋友封为了该品牌的“精神股东”(这属于闹着玩儿);更令我感到有趣的是,很多外地的朋友如果在当地或者来上海喝了Seesaw,会拍照片发给我;有些朋友看到当地的商场引入了该品牌,也会第一时间给我线报。


这些,就是当你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后会产生的效应。类似的,ins上的红人,其摄影作品大多都会有主题性、专一性,从而形成话题性。


兴业太古汇在其slogan理念的推行上,其实做的就是类似的工作。我有一位其他项目市场部的朋友,甚至用“爱混”为名,做了一个公众号。👇

两者未必有关联,毕竟这里的“混”可能代表的含义都有所不同,但我想大多数同行尤其是市场部朋友在看到这两个字后,会调侃一下“敢嗲”——这似乎是一种体现从业人员专业度的小默契。


你可能会觉得,这没什么,因为slogan不应该只是让同行记住,ta更应该是要植入进消费者记忆中。这里有个问题,消费者对商场slogan如何看待,不通过调查问卷可能无法考证,但即使是从业者,也未必会对竞品或友商的slogan“记忆有加”。因此只能说从概率论来讲,相对于其他项目的slogan,爱混敢嗲成功灌输给消费者的可能性也会相应更高一些。


随着运营的持续、深入,一个商业项目的slogan久而久之,会更类似一个符号——充当着宣传层面的“水印”功能。不吹不黑,可能是因为我如今大多是举家前往商场,所以个人偏爱一些“家庭感”浓郁的商场slogan更多一些,例如“为家而建”、“一家·一城·一世界”、“生活新趣处”等等,ta们让我感到暖心,这些都是优秀的案例。


但在这个领域,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,此前看到“好奇心日报”的一篇报道:

今年是经典的 Just Do It 30 年,但品牌打广告为什么不爱喊 Slogan 了?


讲的是“如今的品牌广告,slogan的运用正越来越少”,即使是苹果公司经典的“Think Different”,我们现在也已无法在该品牌的广告中看到。


所以这还是能引发思考的,即使是与消费者最贴近的消费品,在这个纸媒越来越弱化的时代,slogan都显得“不那么重要”,那商场的slogan究竟在运用层面,还能起到怎样的作用?


如上图中的灯箱、包柱画面所示,充当各种宣传的“logo水印”当然依旧是场景之一,但更重要的是,在这个#标签时代,灵活且发散性的运用会成为更有趣的尝试,这就是兴业太古汇这一年的工作也是该项目slogan能为人所记,为人所侃的原因之一。


爱混敢嗲,是一种态度,但是在使用场景上,其实是有所缺失的,如我上文所述,ta更多还是一种口号,充当宣传画面的水印功能。除了从理念上表达商场的定位和态度,在实际运用层面,其实和“兴业太古汇——时尚潮流地标”这类说法并没有本质差异。


项目的可借鉴之处在于,ta没有被“爱混敢嗲”限制,也未喧宾夺主,而是以“混嗲”为形容,反复带出项目要表现的四种核心业态:

  • 混嗲颜究所

  • 混嗲潮作坊

  • 混嗲乐活馆

  • 混嗲食验室


之所以说不喧宾夺主,是因为商场中的业态、品牌、内容,才是核心,一个印满slogan的商场也只是空壳,如上图所示,箭头所指的那些品牌才是价值所在。同时你也可以看到类似“满额赠嗲礼”这种亲民的使用方式。相信大多数消费者看到后会有一个思考过程——这个商场对于“满额赠礼”的说法与其他商场不一样,于是“混”、“嗲”就在潜移默化中植入进了记忆,反倒是这些宣传画面上的“爱混敢嗲”四个字,你未必能第一时间看到。


这是兴业太古汇这一年在该slogan处理上的独到之处,看似随性不刻板,却暗藏心机。


但真正让我在项目一周年庆之际针对slogan话题出这篇内容的,还不仅是商场对于“爱混敢嗲”的运用,而是与这四个字共同出现的一句英文口号“DARE FOR MORE”。


今年是经典的 Just Do It 30 年,但品牌打广告为什么不爱喊 Slogan 了?一文中,有说到这30年间,类似NIKE的Just Do It这般具有生命力的品牌口号极少,这点其实我在本文的上半部分已经有所阐述,品牌的slogan如果仅仅是占据平面画面中的一角,亦或是视频画面中出现的最后一帧,那ta所具有的生命力可能会随着时代及媒体导向的变迁而淡化。


Just Do It之所以强而不倒,是因为ta具有精神力,以及更多的使用场景。这点,DARE FOR MORE异曲同工,而后者又是绝大多数其他商业项目所不具备的“开放性”口号,因此值得做这篇内容分享。


Just Do It,do什么?可以是任何积极的事;

DARE FOR MORE,for什么?同样充满想象空间。

从某种程度上,ta更能代表兴业太古汇在这一年时间中所展现出来的“态度”。


港资商业项目,往往会给到业内一些刻板印象诸如——低调、沉稳。

兴业太古汇则有所跳脱性,可以说是最能体现近几年商业环境市场导向的代表作。


ta在开业至今,引进了众多首店、特色店品牌。这不稀奇,重要的是,ta因此带动了一种以品牌、店铺为内容的宣传方式,这是只有位于核心商圈的优质项目才能起到的影响力;

ta一年举办了100多场活动,绝对令同行望尘莫及,此前在分享这方面内容时有一位读者的评论令我印象深刻,两个关键词:效率、执行力。这种甲、乙以及第三方的共同作用,使项目持续输出话题;

ta勇于微创新,例如刚分享过的,将室外公区交付给品牌进行打造,少见;亦或是在数字化媒体盛行的当下重推纸媒阅读,匠心。


这些例子还有很多,也许“现实派”会说,“品牌业绩才是王道”,完全没错,但以上所做的这些,对品牌业绩增长有利无弊;也许“眼馋派”会说,因为预算高,但我想说,其实仅上述这些内容,赚钱项和花钱项几乎对半……最终我希望大家能看到的是该项目在“DARE FOR”什么?


勇于尝试,是项目在做的,毫无疑问,也是项目希望自己的消费者所拥有的态度。


因此,我们在“又见自己”摄影展中看到了

DARE FOR MORE · DARE TO BE TRUE


在“玩创世界”游戏主题展中看到了

DARE FOR MORE · DARE TO PLAY HARD


在“时尚漫步”秋冬时尚发布会中看到了

DARE FOR MORE · DARE TO BE CHIC


在之后即将到来的圣诞新年季,我们会看到

DARE FOR MORE · DARE TO DAZZLE


你们看到过商业项目对slogan有如此运用方式吗?至少我没有,所以认为真的优秀!值得分享。


更重要的是DARE FOR MORE在直观的语言上更具易读性;在使用场景方面更具灵活性;在精神层面,则更能深入人心。


都说如今的购物中心想要充当我们的第三空间,而走进兴业太古汇,你所能感染到的,是DARE FOR MORE以及ta的各个衍生变种所带来的“正能量”,甚至是激进感,这正是我上文所述与多数港资项目所差异化的点,但却是极其适合为人所记,为市场所用。


更重要的是,文字只是一方面,项目“创作”文字的过程,实际上是思考“如何挖掘活动与项目共通性”的过程。


而当LA MER此前在该项目多功能厅举办的以“THE LA MER DARE”为名的主题展开启后,似乎能感受到商场和品牌在意识上达成了共鸣。


作为消费品,大多希望消费者去“做”,可以是“购买”或者是“体验”,且勇敢地做,因此兴业太古汇作为以消费品牌为主的空间载体,贯彻这一理念也就显得无可厚非了。


回到文头,我说我们做一件事,把ta做到极致,就有可能产生效应。对于商场slogan,简单地呈现方式,就是把ta印刷在每个可见的宣传点位;高阶的使用形态,可以参考本文。



微信号:daftkaga

欢迎合作交流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商业咔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